型號: | - |
---|---|
品牌: | 湖南安化 |
原產地: | 中國 |
類別: | 農業、食品 / 酒水飲料 / 其他飲料 |
標籤︰ | 茶葉 , 黑茶 , 陳年 |
單價: |
¥4000
/ 斤
|
最少訂量: | 1 斤 |
~有意者請聯繫本人手機: 13168062888微信:weiming5198, 郵箱 weiming5198@qq.com 魏先生
此圖片為湖南益陽安化千兩茶鋸成的茶餅。安化千兩茶曾被稱為“絲綢之路上神祕的中國茶”。安化黑茶至晚產于15世紀後期,通常經由湖北運銷北方和西北。如果要上溯源頭,千兩茶誕生才140年,它的前身百兩茶也只比它早出生40多年。用八字概括,叫做“道光百兩,同治千兩”。由於安化茶滋味濃厚醇和,且量多價廉,西北那些領取官茶引票的茶商,都越境至湖南採購私販。從明至清,茶葉都屬於朝廷的“計劃供應商品”,而四川茶、漢中茶在有明一代是朝廷的“定點生產商品”,利厚暢銷的安化黑茶很快讓漢茶和川茶市場冷落,產銷蕭條。明朝萬曆23年(1595年),御史李楠和徐僑為湖南茶葉在奏本中打架,一個要求朝廷頒令禁運,免妨茶法馬政;另一個認為湖南茶對西北遊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后經戶部裁定,報請皇帝批准:自后銷西北的引茶,以漢、川茶為主,湖南茶為輔。至此,安化黑茶纔算成了官茶。
經過茶商和市場的長期甄選,安化黑茶逐漸興盛起來。明清兩朝,多少陝、晉、徽、粵、閩、甘、鄂、湘等省籍茶商,為安化茶香所吸引,來安化採購和製作黑茶,並設莊開廠,建市興行,所產之茶沿着安化茶馬古道至古絲綢之路走向西北,遠消蒙古、俄羅斯、英國、日本,名揚海外。資本雄厚的晉、陝、甘茶商,還在安化建有樓閣,設立行幫組織和商業鋪面。安化資江沿岸形成人丁旺盛商業繁榮的市井。
道光元年(1820年)以前,陝西商人駐益陽委托行棧匯款到安化定購黑茶,或以羊毛、皮襖換購,因資金較少進貨不多,人稱“滾包商”。受托棧行雇人下鄉採買茶葉原料,踩捆成包,以利運輸。最初大小形狀和重量不一,後來逐漸統一為小圓柱形,重約老秤10斤,稱為“百兩茶”。清同治年間,晉商“三和公”茶號在“百兩茶”的基礎上選用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與篾捆壓成圓柱形,每支淨重1000兩(16兩老秤合37.27公斤),稱為“千兩茶”,圓柱長約5尺(166.5公分),圓周1.7尺(56公分)。這種茶主要是晉商經營,又以籍貫不同分為“祁州卷”和“絳州卷”。祁州卷系山西祁縣、榆次等地茶商經營,每支重1000兩,產量較多;“絳州卷”為絳州茶商經營,每支重1100兩,數量較少。
把茶葉製作成立柱的形狀,經過炒、渥、蒸、踩等數道工序,一方面增加了有限體積內茶葉的重量;另一方面是黑茶品質形成之必需。“百兩茶”、“千兩茶”系列有一個總的稱呼——花捲。有三重含義:一是用竹篾捆束成花格簍包裝;二是黑茶原料含花白梗,特征明顯;三是成茶身上有經捆壓形成的花紋。茶呈圓柱,像一本捲起來的書,故稱“花捲”。另外,在“祁州卷”和“絳州卷”之外,有老牌本號加料絳州卷,品質最高,號稱“卷王”,曆史上產量極少。
本人專供安化陳年千兩茶茶餅,茶齡約20年。市面罕見。茶胎色澤如鐵而隱隱氾紅,開泡后陳香醇和綿厚,湯色透亮如琥珀,滋味圓潤柔和令人回味,同一壺茶泡上數十道湯色無改,飲之通體舒泰。新制千兩茶味濃烈有霸氣,澀后回甘是其典型特征。其香有樟香、蘭香、棗香之別,前者為上,後者為下,梯次以降。千兩茶自古主要供給以肉食為主的邊區少數民族飲用,是消食化膩、解青稞之熱、除牛羊之毒等的特殊功效飲品,有“夷人不可一日無茶以生,旦暮不可暫缺”、“寧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無茶”之說,這裡所指的茶就是安化黑茶。
近年來,安化黑茶在國內及港澳台、韓國、日本等東南亞市場聲譽鵲起。2007年,安化千兩花捲茶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到今天,它已被視為“茶文化的經典,茶葉曆史的濃縮,茶中的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