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品信息 > 工藝、飾品 > 雕塑

石雕麒麟 1石雕麒麟 2石雕麒麟 3石雕麒麟 4石雕麒麟 5
  • 石雕麒麟 1
  • 石雕麒麟 2
  • 石雕麒麟 3
  • 石雕麒麟 4
  • 石雕麒麟 5

石雕麒麟

型號:601
品牌:麒麟
原產地:中國
類別:工藝、飾品 / 雕塑
標籤︰麒麟 , 石雕 , 雕塑
單價: -
最少訂量:-
發送查詢

會員信息

詳細信息

山東嘉祥約瑟新石雕銷售處

免費會員山东省济宁市
最後上線︰2016/03/29

產品描述

 

  【麒麟(qílín)】1、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形狀像鹿,頭上有角,全身有鱗甲,尾像牛尾。古人以為仁獸﹑瑞獸拿它象征祥瑞。2、比喻才能傑出的人。3、龍性淫,與牛交,生麒麟。傳說麒麟是龍與牛交合的產物。

 

 麒麟簡介

  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共稱為“四靈”。 被稱為聖獸王。且是神的坐騎。
 
  麒麟,是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復合構思所產生、創造的動物。雄性稱麒,雌性稱麟。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龍首,麋身,牛尾,馬蹄(史籍中有說為“狼蹄”),魚鱗.有兩角,為龍角,其角極為堅硬。為淺灰色,這種造型是將許多實有動物肢解后的新合拼體,它把那些備受人們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點全部集中在麒麟這一幻想中的神獸的建構上,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集美"思想。
 
  “麒麟”以“鹿”為偏旁,古人造這個時候,便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麒麟由鹿演化而來,但它又決不是鹿,比鹿多了一些零件裝備。據說它的身子像,也可以寫成,古籍中指獐子;有牛的尾巴,圓的頭頂,卻只有一只角。有的說麒是雄的,麟是雌的,形狀被描繪得略有不同。但據說麒的開頭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視為神獸、仁獸,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
 
  明代沈度作《瑞應麒麟圖》中的麒麟即是長頸鹿。殷康《古文部首》中解“麗”字為長頸鹿。此古形類長頸鹿。下是鹿字。上有且曲長的頸,最上面的麗字極肖一雙長頸鹿角。並提供日語中對長頸鹿的稱號音為麒麟(章太炎先生曾說日本東京音近唐音),而索馬里亦稱長頸鹿音近麒麟。
 

 相關記載

  許慎說文解字》十:“麒,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段玉裁注云:“狀如麕,一角,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也。”……按何法《徵祥記》:“麒麟者,牡曰麒,牝曰麟。……許云仁獸,用公羊說,以其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也。”古麒麟或簡曰麟,咸以為祥瑞之物。《禮記》禮運:“出土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棷。”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相關風俗

  麒麟是吉祥神獸,主太平、長壽。鹿本身便是獸中馴良者,有力、善,大有益于人。傳說中的白鹿尤有神性。民間有麒麟送子之說。麒麟是以鹿類為主,融合了的特點。它的綜合面不及龍、鳳那麼廣氾,不過名氣也不算小。對麒麟的研究亦不如對龍鳳文化的研究那麼火爆,它的始作者究竟是誰,其源流怎樣,還不是很清楚,有學者推測可能是周民族的祖先,因為周人原居西北,那時的西北,水草豐美,適宜鹿類的生長。
 
  到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龍、鳳被最高統治者所攫取,便失去了原來的圖騰綜合的意義,而成為最高統治者帝王、后妃的象征。性善的麒麟,在權利角逐中,被擠到了民間,老百姓期望它帶來豐年、福祿、長壽與美好。
 
  公元1419年,鄭和帶着馬林國國王贈送的長頸鹿回到了南京。由於長頸鹿長相極像中國民間傳說的吉祥之物:麒麟,再加上當時的中國國民對長頸鹿知之甚少,大家一致認定,馬林國國王所贈長頸鹿就是麒麟。
 
  麟在官員朝服上也多被採用。清朝時,一品官的補子徽飾為麒麟,可見其地位僅次於龍,清朝只有皇親國戚纔有資格佩挂龍的標識,皇帝為黃龍、紫龍,親王阿哥貝勒貝子為龍子圖案;
 
  1、麒麟乃是傳說中的神話動物,現實生活中或許並不存在;
 
  2、麒麟在百獸中地位僅次於龍。中國古代傳說中麒麟與龍、鳳、龜合為四靈,乃毛類動物之王;
 
  3、麒麟對老百姓而言,乃是送子神獸。民間有"麒麟送子"的說法,據傳孔子即為麒麟所送;
 
  4、麒麟是歲星散開而生成,故主祥瑞,是最著名的瑞獸之一。麒麟含仁懷義,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帝王興衰與麒麟的傳說很多;
 
  5、麒麟與鳳凰一樣,乃有雌雄,麒乃雄。麟為雌,麋身、牛尾、魚鱗、足為偶蹄(但亦有麒麟有五趾之說)頭上有一角,角端有肉;
 
  6、麒麟作為吉祥物,中國古代各朝朝政也常採用。史載漢武帝在未央宮建有麒麟閣,圖繪功臣圖像,以表嘉獎和向天下昭示其愛才之心;
 
  7、麒麟在官員朝服上也多被採用。清朝時,一品官的補子徽飾為麒麟,可見其地位僅次於龍,清朝只有皇親國戚纔有資格佩挂龍的標識,皇帝黃龍紫龍,親王、阿哥、貝勒、貝子為龍子圖案;
 
  8、麒麟或許就是長頸鹿?明朝時,鄭和下西洋回國后,帶回非洲地區的長頸鹿,當時明朝人沒有見過這種只有在熱帶草原才出產的大型動物,以為其是麒麟!所以纔有上面朋友說的麒麟是長頸鹿一說!"麒麟"這個詞在日本就是長頸鹿的意思.
 
  9、麒麟在西方世界也是存在的,只不過它的形狀如同一匹長了角的馬。在《舊約全書》中獨角獸作為一種希伯來傳說中的動物曾被頻繁的提到;日本著名動畫片《聖鬥士星矢》很多人都看過,裡面有一個青銅戰士,長得和天馬星座的守護戰士星矢差不多,鎧甲也差不多,那就是獨角獸星座。
 
  10、麒麟的形象現在仍然可以看得到。目前,中國現存最著名的麒麟形象是南京南朝帝陵的麒麟,南朝帝陵鎮守瑞獸有多種神獸,但都由麒麟形象演化而來,在南京中山門外,有一雕塑,乃名闢邪,此形象亦是南京的象征,取材于南京城外南朝蕭梁帝陵。此雕塑紋飾華麗,身軀趨向于獅虎形象,用巨石雕琢而成,身高在3米左右,該雕塑挺胸曲腰,目瞋口張,頸短而闊,昂首作仰天長嘯狀,獸身紋飾極富裝飾味,其體感強,且厚實,在重視整體感的基礎上,更注意誇張和變形,顯得壯美而有生氣。
 
  11、麒麟因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民俗禮儀中,被製成各種飾物送給未成年的儿童佩戴。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如名著《紅樓夢》一書中的第三十一回和三十二回,大篇幅寫"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這裡的麒麟不僅是史湘云的護身符,也是暗示她婚配的一件信物。另黃梅戲《女駙馬》中,一對玉麒麟也代表愛情的見証。女主人公與男主人公受阻于女方父母的決定,女主人公交于男主人公一只玉麒麟,發誓"生生死死不變心,清風明月作見証,分開一對玉麒麟,這只麒麟交于你,這只麒麟留在身,麒麟成雙人成對,散心兩意天地不容"。等到雙方衝破重重阻撓,有情人終成眷屬,"麒麟成雙人成對,並蒂花開萬年紅",大喜之夜雙方麒麟終於成對。
 
  西狩獲麟
 
  “西狩獲麟”發生在春秋末期魯國西境大野澤地。其有文字記載的曆史,首先見于戰國成書的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史《春秋》:戰國史學家公羊高撰寫的《公羊傳》和谷梁赤撰寫的《谷梁傳》,也都記載了這方面的內容。與孔子同代人左丘明的《左傳·卷十二》載: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鑰商獲麟,以為不祥,以賜虞人。仲尼觀之曰:“麟也”。《東周列國志》載:周敬王三十九年,魯哀公狩于大野,叔孫氏家臣鑰商獲一獸,鹿身、牛尾、馬蹄,頭上有一肉角,怪而殺之。孔子嘆曰:‘仁獸,麟也,孰為來哉’,使弟子埋之。《東周列國志》雖系曆史小說,但所記載的內容和史書基本相同,決非虛擬。《史記·孔子世家》載:魯哀公十四年春,西狩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鑰商獲獸,以為不祥,仲尼視之曰:“麟也”,取之。在其《集解》和《正義》中又注:“大野,藪名,魯田圃之常處,蓋今巨野是也。” 《兗州府志·聖里志》載:“周敬王三十九年春(哀公十四年),西狩于大野。叔孫氏家臣鑰商獲麟。”“折其左足,載以歸。叔孫氏以為不祥,棄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麋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觀之曰:麟也,胡為乎來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孫氏聞之,然後取之。子貢問曰:夫子何泣也!孔子曰:麟之至為明王也,出非其時而見害,吾是以傷之。”
 
  1991年出版的《文史知識·說麒麟》一文記載“我國古籍中最早記載‘麟’的,一是《春秋》,二是《詩經》。”《春秋》以記載謹嚴著稱,絕不語怪、力、亂、神沒有的事,更不會捕風捉影地瞎說。 再如《曆朝綱會纂》、《綱易知錄》、《曹南文獻錄》、《曹州府志》、《巨野縣志》等也都作了如實的記載。 “西狩獲麟”發生在周敬王庚申三下九年(春秋魯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一書,也恰恰在這一年脫稿,這時孔子已七十一歲,從此已不再著書。這就充分証明瞭至今仍在巨野流傳的“孔子獲麟絕筆”的故事是真實的。孔子獲麟絕筆,從客觀上講,是年紀大了精力不佳。但從主觀上講,感麟而憂也是個重要原因。傳說在公元前551年(魯哀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的母親顏征在懷了孕,祈禱于尼丘山,遇一麒麟而生孔子,因孔子降生時,頭頂長得有點像尼丘山,幫取名孔丘字仲尼。孔子遇麟而生,又見麟死,他認為是個不祥之兆,立即揮筆為麒麟寫下了輓歌:“唐虞世兮麟鳳游,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由於孔子感麟而憂,再加他唯一的愛子孔鯉的早逝,使他難過極了,終於在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
 
  479年),與世長辭了。孔子死後,獲麟絕筆的故事廣為流傳。唐代大詩人李白《古風詩》中就有“希聖如有立,絕筆于獲麟”的詩句。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西狩獲麟”的故事,在埋葬麒麟的地方建築了麒麟台,亦名獲麟台,古稱獲麟古冢。該建築地處巨野城東七公里——今麒麟鎮陳胡莊以東、后馮橋以北大窪內,為縣級名勝古蹟重點保護單位。此台為魯哀公“西狩獲麟”處,東西長73米,南北寬52米,佔地面積3800平方米。這裡原有唐代石碑數座,由於年湮日久,已遭毀坏。明嘉靖十四年,濟寧州通判張九胥重修麒麟碑一座,立于曹濟公路旁,碑上刻的冢字及年代署名至今尚存。“西狩獲麟”聞名全國,一些州、縣、鄉、村地名如唐代的麟州,巨野以東的嘉祥縣,巨野城東的獲麟保(鄉)、獲麟集等,皆以此命名。
 
  由於古代都把龍鳳龜麟當成神靈,西狩獲麟,也就成了文人筆下的重要內容。晉征南大將軍兼史學家杜預撰寫的《春秋左傳集解》一書云:“麟者,仁獸也,聖王之嘉瑞也”。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獲麟解》(註釋)云:“麟一角而載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游必澤土,祥而後處,不履生虫,不踐生草,王者有出,與鳳龜龍謂之四靈。”由於麒麟為四靈之一,一些史書故事如《麟經》、《麒麟書》、《金壁故事》、宋程俱的《麟台故事》、清李玉的《麒麟閣》等,均以麒麟為書名或內容。再如古代帝王的年號或者古建築、古地名,也往往以麟字作為祥瑞的代號,漢高祖劉邦稱未央宮為記麒麟殿,漢宣帝必稱為麒麟閣。唐高祖武德四年,取西狩獲麟意,于巨野置麟州。唐高宗稱年號為麟德,武后則天必中書省為麟台。唐德宗大曆四年,在麒麟台立麟台碑。后金皇統七年,取麒麟祥瑞意,在巨野縣山口鎮(今嘉祥縣大山頭一帶)增設嘉祥縣。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以麟為祥瑞,在巨野縣治北建麟鳳亭;元文宗至順二年,巨野縣主簿樊遜,重修麟鳳亭。明代,巨野知縣方時化,在麒麟台建瑞麟寺。瑞麟寺建造宏偉,規模壯觀,據當地傳說,當時整個寺院佔地百余畝,有僧侶百余人,佃戶數十家。寺院附近有鋪店、石碾、菜園、鹽畦、車坊等,顯然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瑞麟寺南面,有一小河,名曰八里河,此河東西流向,岸柳成行,流水潺潺,游魚可數。河南岸有一渡口,即《巨野縣志》上所說的“獲麟古渡”。每值陽春,風和日暖,鳥語花香,士家工商,男女老少來此觀光遊覽者絡繹不絕。可惜由於明崇禎末年的戰亂,整個寺院都變成了虛墟,今天能見到的只有這座荒草萋迷的土台子了。
 
  南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后金世宗完顏雍大定元年),年方二十一歲的愛國詩人辛棄疾,參加抗金起義軍,途篤巨野麟台,即興作五言律詩一首:
 
  終始春秋筆,經名舊記麟。荒台曾建魯,野草未燒秦。
 
  鬱鬱山川秀,蔥蔥景鈀新。 韋編續繼否?書帶已成茵。
 
  明代詩人孫宜,游“獲麟古渡”時,作五言律詩一首,其詩曰:
 
  古渡寒煙積,沙明照落懸。 春秋悲鳳日,天地泣麟年。
 
  魯變時交阻,周衰轍竟旋。 至今皆絕筆,真意更誰傳。
 
  麒麟文化是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如麒麟送子,就是中國舊時生育民俗。傳說中,麒麟為仁獸,是吉祥的象征,能為人帶來子嗣。相傳孔子將生之夕,有麒麟吐玉書于其家,上寫“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意謂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雖偽說,實為“麒麟送子”之本,見載于王充《論衡.定賢》及晉王嘉《拾遺記》。民間有“麒麟儿”、“麟儿”之美稱。南北朝時,對聰穎可愛的男孩,人們常呼為“吾家麒麟”。此後“麒麟送子圖”之作。作為木板畫,上刻對聯“天上麒麟儿,地上狀元郎”,以此為佳兆。民間普遍認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見徐卿二子多絕奇。感應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並是天上麒麟儿。”胡朴安《中華全國風俗志.湖南》引《長治新年紀俗詩》:“婦女圍龍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龍不及紙龍好,能作麟麟送子來。”原注:“婦人多年不生育者,每于龍燈到家時,加送封儀,以龍身圍繞婦人一次,又將龍身縮短,上騎一小孩,在堂前行繞一週,謂之麟麒送子。”按麟麒屬於龍族,此乃以龍燈代麒麒者。
 
  巨野是麒麟的故鄉,巨野百姓對麒麟情有獨鐘。在巨野,關於麒麟的民俗遺跡比比皆是。描寫麒麟的詩詞歌賦、描繪麒麟的書法繪畫、紀念麒麟的雕塑碑刻在巨野民間不勝枚舉。巨野曆代以麟為名的人和事物也數不勝數。2007年,巨野被命名為中國麒麟文化之鄉,為巨野開發麒麟文化迎來了契機。
 

 麒麟送子

  

 
  中國舊時生育民俗。祈子法的一種。傳說中,麒麟為仁獸,是吉祥的象征,能為人帶來子嗣。相傳孔子將生之夕,有麒麟吐玉書于其家,上寫"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意謂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雖緯說,實為"麒麟送子"之本,見載于王充論衡.定賢》及晉王嘉拾遺記》。民間有"麒麟儿"、"麟儿"之美稱。南北朝時,對聰穎可愛的男孩,人們常呼為"吾家麒麟"。此後"麒麟送子圖"之作。作為木板畫,上刻對聯"天上麒麟儿,地上狀元郎",以此為佳兆。民間普遍認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見徐卿二子多絕奇。感應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並是天上麒麟儿。"胡朴安《中華全國風俗志.湖南》引《長治新年紀俗詩》:"婦女圍龍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龍不及紙龍好,能作麟麟送子來。"原注:"婦人多年不生育者,每于龍燈到家時,加送封儀,以龍身圍繞婦人一次,又將龍身縮短,上騎一小孩,在堂前行繞一週,謂之麒麟送子。"按麒麟屬於龍族,此乃以龍燈代麒麟者”。
 

 永遠的吉祥物

  麒麟,亦作"騏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井居四靈之首位。《禮記·禮運》有"出土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椰"("椰"同"菽",沼澤)。在中國眾多的民間傳說中,關於麒麟有故事雖然並不是很多,但其在民眾生活中部實實在在地無處不體現出它特有的珍貴和靈異。
 
  麒麟,雖說是中國古人創造出的虛幻動物,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總是那樣活靈活現,曆曆在目,深入人心,無論作為觀念形態的,還是作為物化形態的,都以其為吉祥形象進行長期的表現,這既反映了麒麟在中國人民心理上的地位,又體現了深厚的"天人合一"思想。這種對超自然物的信奉,是脫離物神崇拜的一種發展。麒麟,將是中國民眾生活中永遠的吉祥物。
 

 麒麟文化

  一、麒麟的創造與中國人的"集美"思想
 
  麒麟,是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復合構思所產生、創造的動物。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麋身,牛尾,馬蹄(史籍中有說為"狼蹄"),魚鱗皮,一角,角端有肉,黃色。這種造型是將許多實有動物肢解后的新合拼體,它把那些備受人們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點全部集中在麒麟這一幻想中的神獸的建構上,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集美"思想。
 
  所謂"集美",通俗地說是將一切美好的東西集中在一個事物上的一種表現。這種理念一直是几千年來中國人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所追求實現的目標和願望。因而,麒麟所選擇的鹿、牛、馬、魚等吉祥動物進行組合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鹿崇拜在中國屬於原始動物崇拜,並在古代一種帝王的象征,同時,還被納入神學政治的範疇之中。《宋書·符瑞志》云:"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則至。"《瑞應圖》亦曰:"王者承先聖法度,無所遺失,則白鹿來。"後來,當人們崇拜神仙時,白鹿又被當作仙家的神畜。中國的蒙古族古代崇拜白鹿,在《蒙古祕史》一書中早有白鹿與始祖神誕生的神話傳說。滿族中有《抓羅媽媽》鹿神神話。在養馴鹿的鄂倫春、鄂溫克族和打獵的赫哲人中,鹿常常是薩滿巫師的神靈,並以為薩滿常化成鹿形出現,甚至於薩滿巫朮中都堅信薩滿的真魂可以化為鹿身鬥法,鹿勝則薩滿勝,鹿死則薩滿生命也終結。在民間,鹿還以長壽仙獸的形象出現,在多種場合用以表達祝壽、祈壽的主題。此外,鹿還與"祿"諧音,象征福氣、奉祿。
 
  牛,在上古時期就走向祭壇,成為祭祀活動不可缺少的神聖物。民間傳說牛是來到人間幫助人類的天上神靈,其在田野默默耕耘,給人類帶來了物質的財富,而且它身上所體現的奉獻精神,也給人類以精神的財富。牛崇拜在中國各族民間都很普遍,在西北各地有公牛崇拜,在南方多水牛崇拜。史書記載戰國時代的秦國己設有怒特祠專祀神牛,這是古代最早記錄的耕牛崇拜。象中國的納西族塔吉克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哈尼族少數民族都將牛視為創世神獸。苗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白族鄂溫克族傣族等地區亦都有祭招神牛習俗。道家也把牛做為供奉的對象。
 
  馬,被認為是聰明、忠誠、勇敢而耐勞的動物,具有高貴、飄逸、優雅的氣質。《易經》中將馬象征天,即"乾為天"。馬崇拜多流行于中國北方遊牧民族與遊獵民族中,他們以馬為主要乘運動力。清代文獻中多有祭馬神禮儀和修建馬沖廟的記述。另外在古代的祭天地和出師盟誓時常有以白馬為祭馬,認為白馬屬陽,為天神所驅使。青牛屬陰,為地神所享用。在蒙古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中都有祭天神或牲畜保護神時選神馬、獻神馬的習俗。這種神馬不准女人騎用,可隨處吃走,不准驅趕,甚至可以隨意在田中啃吃青苗。神馬多選全白色,全尾全鬃,從不修剪,並常在鬃尾拴五彩綢作為標記。
 
  ,作為一類水生動物的總稱,其身上的鱗皮被珍視為吉祥、美麗的裝飾,"魚鱗錦",就是傳統的吉祥紋樣。魚崇拜一直在中國漢族滿族藏族蒙古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民族廣氾流傳,許多神話中都有說大地是馱在巨大的魚背上的故事傳頌。,"在湖南馬王堆出土的漢墓帛畫上的世界圖像,也把人間大地放在兩條巨大的魚之上。魚又與"余"諧音,成為生活富足、美滿的象征。
 
  中國古人將以上幾種吉祥動物創造性地進行組合,建構了麒麟這一神獸的形象,符合長期以來培養、鑄就的心理接受力和藝朮欣賞力。
 
  二、麒麟的傳承與儒家思想
 
  麒麟,在傳說中被賦予了十分優秀的品質,比如,說其性溫善,不覆生虫,不折生草,頭上有角,角上有肉,設武備而不用,因而被稱為"仁獸"。西涼武昭王《麒麟頌》曰: "一角圓蹄,行中規矩,游必擇地,翔而後處,不蹈陷阱,不罹羅罟。"《宋書·符瑞志》曰:"含仁而戴義,不飲池,不入坑阱,不行羅網。"《說苑》亦有:"含仁懷義,音中律呂,行步中規,折旋中矩,擇土而後踐,位平然而後處,不群居,不旅行,紛兮其質文也,幽問循循如也。"的記載。體現了麒麟仁厚君子的謙謙風度。麒麟崇拜之所以能在發展傳承中被廣大民眾和統治階級所接受,正是因為這種"仁獸"所具備的品質正符合几千年來中國的禮教和儒家風範。
 
  儒家學派是由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創立的,就其目的、功用、宗旨和結構來看,可以說是一個以教化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學派,對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發展曾起過較大的積極作用。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學","仁'可以說是儒學中倫理學說的根本和最高道德準則,其主旨是"愛人",亦即"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具有"仁愛之心",並以"愛人"與否這樣一個道德標準來確定人們是否應該受到尊敬和重用。
 
  儒家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導思想。戰國時代,儒墨並稱"顯學"。秦始皇運用法家的學說統一天下,焚書坑儒,使儒學受到一次嚴重打擊,但秦朝"二世而亡"。漢初尊崇黃老之學,漢武帝聽從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朮,於是,儒學正式居於統治地位。魏晉時代,玄學盛行,雖然嵇康公開倡言"非湯武而薄周禮",但玄學家仍尊崇孔子為最高的聖人。隋唐時代,佛學昌盛,儒、釋、道三教並尊,但政治法度仍是儒家學說。宋代理學興起,恢復了儒學的權威地位,曆宋、元、明、清,儒學受到統治者的尊崇。直到五四運動,儒學受到嚴厲的批判,儒學在思想意識上占統治地位的時代宣告結束,儒學獨尊的格局一去不返了。但儒學在傳統文化中佔有的主導地位和深遠影響是無可比擬的。
 
  在民間傳說中,麒麟與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也有着密切的淵源關係。說孔子降生的當天晚上,有麒麟降臨的孔府闕里人家,並吐玉書,上有"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五,徵在賢明。"字樣。既告眾人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孫,雖未居帝王之位,卻有帝王之德,堪稱"素王"。孔子家人將一彩繡系在職角上,以示謝意。周敬王末年時,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時,竟挖出了那條當初繫於麟角的彩繡。以後,人們又引申出玉書三卷,孔子精讀后成為聖人。至今,在文廟、學宮中還以《麟吐玉書》為裝飾,以示祥瑞降臨,聖賢誕生。
 
  孔子生活的時代,"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禮崩樂坏,社會動 蕩不安。傳說麒麟見于郊野,為人所賤,孔子喟嘆麒麟"出非其 時",標誌着世界的日暮途窮和哲人的窮困,所寫《春秋》於此絕筆,故《春秋》又別稱"麟史"、"麟經"。
 
  三、麒麟的吉祥意義與人類的趨利心性
 
  每個民族、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深藏着並不多方面顯示出自己的民族民俗特征。民族的不同,種族的不同,還使人類在形體、膚色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異。但是,不同民族、不同種族的人又有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生理、心理特征。有關人類基本心理特征相同的理論,學朮界稱之為"心性同一說"。其中之一便是趨利心性。
 
  趨利心性的"利",不可狹隘地理解為利益、錢財,它氾指對人類有利的一切事項,是人類嚮往、追求吉祥、幸福,希望萬事萬物向有利於自身的方向發展,對事物的發展往往作有利於自身的解釋或賦予其有利於自身的特征的一種心理特點。審視古往今來存在過、存在着的人們,不論何種民族、何種文化,他們都具備這樣的心理。沒有人嚮往災難、禍患,沒有人希望萬事萬物朝着不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基督教、佛教教義要求人們吃苦、禁慾,其指歸也在於解脫原罪,了卻前緣,導引人們進入天堂或極樂世界,體現了這種趨利心性。麒麟崇拜也同樣具備這樣的心性。如同在傳統文化反思中提出的中國敘事文藝作品"大團圓"的結局一樣。這也是麒麟之所以久傳不衰的主要緣故。
 
  傳說漢武帝時曾得到過麒麟。元狩元年(公元前1盟年)冬十月帝行幸雍祠五峙,獲得"白麟",主祥瑞,帝作白麟之歌,為此將原來的年號元朔改為元狩,以慶吉祥。此外,他還修筑了麒麟閣(一說蕭何造),賞賜群臣白金。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畫功臣霍光、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甦武11人圖像于閣,以表其功。後世多以"麒麟閣"或"麟閣"表示卓越的功勛和最高的榮譽。又傳宋太宗亦獲麒麟,滿朝稱賀。由此可見,麒麟預示征兆的吉祥意義已被廣氾認同。
 
  四、麒麟的造像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麒麟,是上古中國人最企望出現的吉祥動物,它們的出現表示一代的幸福。因此,那時的人們希望麒麟總是伴隨着自己,給自己帶來幸運和光明,而辟除不祥。當上古時代的這種信仰被傳承下來的同時,麒麟所具有的吉祥意義也隨之被廣大民眾公認且牢牢地存在於人們的意識之中,麒麟便成了某種意念的象征,某種意境的表現,某種力量的顯示,並啟發人們的想像,引導人們的精神去契合某種意念,進入一種特定的境界,給人們以希望、安慰和某種追求的力量,化入民俗生活之中,表現在民族文化的各個方面。
 
  (一)求子與育子●中國傳統的生育觀念是希望早立于嗣,多生儿女,子孫滿堂,多子多福,並以"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將不能生儿育女、傳宗接代視為最大的不孝。這種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無論從婦女懷孕,還是到嬰儿降生、百晬儿、及其他慶賀活動,無不體現出人們為此所做的不懈的祈福努力。因為麒麟曾降臨過孔子這樣的聖賢之人,因而人們相信麒麟既可以送子,又可以佑子。於是,以"麒麟送子"為主題的民俗文化現象不僅見于圖畫、祝禱之語,而且也見于歲時活動,表現形式十分廣氾,意在祈求、祝愿早生貴子,子孫賢德。
 
  近代湖南長沙每逢新正之月,都要舉辦耍龍燈活動。屆時,每當耍龍燈的耍到有不孕婦女的人家時,主家都要加送禮物,並 讓龍圍繞不孕婦女舞一圈,然後將龍身縮短,上面騎一小孩,在堂前繞行一週,以示麒麟送子。山東一些地方還有一種祈子的方式,是由不育婦女扶着載有小孩的紙扎麒麟在庭院或堂屋里轉一圈,亦有人將彩繡繫於麟角,以求麒麟送子。
 
  就《麒麟送子》的圖案而言,既有繁,又有簡。繁者或以童子為中心,戴長命鎖,持蓮抱笙;或為童子騎麒麟,角挂一書:或為童子背後有一仕女護送,仕女張傘持扇。簡者為童子騎麒麟,手持蓮花。在民間版畫作品中,還多配吉祥聯語"天上麒麟儿,地下狀元郎"。
 
  (二)建築裝飾物● 磚木雕刻是中國古代建築裝飾的重要方式,題材豐富,刻工精良,賦予建築造型以生動形象。磚雕多用於磚結構建築貼面和木結構建築的磚牆外檐;木雕除在建築外檐使用外,更多地用於內檐裝修。天津磚雕當屬磚雕藝朮之佼佼者,在清乾隆嘉慶年間還屬瓦作兼作的細活,磚雕藝人被稱之為"刻花活儿"的。道光年間,發展成為獨立的行業,形成聞名于世的"天津刻磚"。而垂花門、內外據雀替、額枋、花罩和四扇屏、花板、花牙等裝飾上的木雕工藝亦堪稱一絕。
 
  中國的建築尤其是居民建築多為磚木結構,盛行在房檐、房山牆、門楣、窗框、影壁、柱礎、板牆、屋脊、抱鼓石等處以磚雕、木雕或石雕的方式裝飾寓意深刻的吉祥圖案,麒麟便是其中常用的吉祥動物。有的在大門的兩側裝飾石雕麒麟,既顯示門庭高貴,又鎮宅避邪。
 
  (三)佩飾與紋樣● 從古至今,人們都喜歡以麒麟的工藝造像作為護身符佩戴在身上,其質地有金、銀、銅、玉等,尤其講究為嬰幼儿佩戴"麒麟鎖",以此為孩子祈禱長命百歲。 此外,以麒麟的藝朮造型為圖案的傳統紋樣也被廣氾使用。唐代武則天時,以麒麟作紋飾繡于袍服,名曰"麒麟袍",專門賞賜給三品以上的武將穿用。清代時,將麒麟繡于武官一品的"補子"上,成為等級制度的標誌。在民間剪紙、年畫、刺繡、臘染等工藝美朮品中,都留下了麒麟那鮮活的影子。
 
  (四)贊語與祝詞● 民間多以"麒麟儿"、"麟儿"、"麟子"等為美稱讚揚別人家的孩子。如南朝《陳書·除陵傳》曰:"時寶志上人者,世稱其有道,陵年數歲,家人攜以侯之,寶志手摩其頂,曰'天上石麒麟也'。"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詩箋·徐卿二子歌》:"君不見徐卿二子生奇絕,感應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並是天上麒麟儿。";以"麟子鳳雛"比喻貴族子孫;以"麟趾"祝頌子孫賢惠;以"麟趾呈樣"作為結婚喜聯的橫批,祝頌生育仁厚的後代;以"麟肝鳳髓"比喻極為稀有的食品;以"麟角鳳嘴"、"鳳毛麟角"稱讚和說明物品珍貴。
 

麒麟印

  "麒麟如意印"是一枚用藍綠色的翡翠雕琢而成的圓形印章,玉質細膩,通體晶瑩剔透,遠看如一泓清水。其雕工也相當精細,麒麟背部細小的鱗片熠熠氾出暖光,麟須上揚,似乎風吹能動。
 
  "麒麟如意印"的整體造型為一只揹負如意的麒麟護衛一方玉印。印柄部分為一只麒麟懷抱幼麟並揹負玉如意。麒麟自古是仁慈和吉祥的象征,它"含仁懷義,音中律呂,步行中規,折旋中矩,擇土而後踐,位平然後處",得"麒麟如意印"者必是溫文爾雅謙謙君子;又因為麒麟為神獸,故幼麟寓意主人增福添壽(諧"獸"音),"一印在手,玉石同壽";麒麟背後的玉如意則寓意主人福星高照吉祥如意。"麒麟如意印質"的主體部分為圓柱形,既有方形印的鄭重,又多了些許靈動與奔放。柱體上刻四條弄云祥龍,寓意龍騰四海飛黃騰達。
 
  印自古是身份、權力的象征。而玉有“仁、義、智、勇、潔”五德,所以玉質的印除了能映襯主人身份尊榮之外更能彰顯其堅韌高潔的品德。相比一般普通的印章,玉質印還具有很高的藝朮、收藏價值。

產品圖片

石雕麒麟 1
圖 1
石雕麒麟 2
圖 2
石雕麒麟 3
圖 3
石雕麒麟 4
圖 4
石雕麒麟 5
圖 5

向該會員發送查詢

山東嘉祥約瑟新石雕銷售處

山東嘉祥縣馬集鎮下店子工業園

電話︰
86-010-18201533854
傳真︰
86-0537-3232223
聯繫人︰
孫昭民 (經理)
手機︰
13653732636

該公司相關產品信息

免責聲明: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由發布企業負責。「自助貿易」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証責任。
舉報投訴:如發現違法和不良資訊,請 點此處舉報

中國供應商快速搜索︰

"雕塑" 產品信息

"雕塑" 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