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描述
太陽西落,“狼煙”撲面而來。道路兩邊,農田裡的秸稈正在燃燒。停下車,進田頭,筆者和幾位農民聊起了秸稈該不該燒的話題,一同算計着燒與不燒的几筆賬。
秸稈該不該焚燒?不該!農民回答得有“覺悟”。秸稈含有豐富的微生物,直接還田相當于增施尿素、磷肥和鉀肥,省不少化肥成本,還改良了土壤;秸稈能當飼料,當柴燒,可以發電,制沼氣,編織手工藝品賣錢——幾位農民七嘴八舌說秸稈之好,如數家珍。濃煙滾滾,遮天蔽日,浪費了資源,影響了自家耕地質量,污染了空氣,容易引發“飛機停飛、汽車追尾相撞”事故,弄不好會引發火災,被抓住還要受處罰——對焚燒秸稈之弊,農民一點也不糊塗。
秸稈是個寶,絕對不該焚燒。有了這樣認識的農民,為啥年復一年地焚燒秸稈,大有“野火燒不盡”之勢呢?“俺算過賬,燒比不燒合算。”幾位農民給筆者算起了几筆賬:麥茬這麼高,不儘快燒掉,就影響夏種,得不償失;把秸稈回田,不是容易的事儿,需要雇用專門的農機粉碎秸稈,一畝地至少要多花几塊錢,而種一畝地才能賺幾個錢?想把秸稈賣掉,就要把秸稈曬乾、捆好,秸稈價很便宜,賣出的那點錢,不夠工時費的,還耽擱時間,等等。對農民來說,秸稈是寶貝也是累贅,“一燒了之”最划算。
長期以來,我們對焚燒秸稈一直採取“嚴堵”政策。儘管各級政府每年直接投入了大量的禁燒人力、物力、財力,但由於涉及單位多、部門扯皮、存在監管空白地帶等原因,農民焚燒秸稈卻還是一年又一年。在我看來,從環保和加大焚燒成本出發,“堵”有必要;但解決農民焚燒秸稈問題,僅靠封堵不行,還必須有疏導的招數。從農民的算賬中,我們不難發現,堵疏並舉,以疏為主,讓農民不燒秸稈有賬算,或許更加有效。
國家反復強調,大力實施機械化秸稈還田、秸稈飼料開發、秸稈氣化、秸稈微生物高溫快速漚肥和秸稈工業原料開發等等。要讓這些措施落到實處,關鍵是讓農民有賬算。如,秸稈還田要花錢,如果那几塊錢不是讓農民出,而是政府出,不少農民就不需要燒秸稈了;再如,如果有人出大價錢收秸稈,燒秸稈就等於燒錢了,農民還會冒險去燒錢嗎?秸稈綜合利用對企業來說成本也有點高,應建立一種秸稈綜合利用“價格補償機制”,政府補貼一些,稅收減免一些,讓收購、生產等環節有利可圖。
不燒秸稈,不誤農時,不再投入,還有錢賺,會算賬的農民還會冒險燒秸稈嗎?讓不燒秸稈有賬算,需要政府掏腰包。表面看,政府似乎加大了投入;但如此做,不僅能大幅度降低政府禁燒成本,還讓農民受益,又培育了新的產業,更為環保和交通受燒秸稈困擾找到了出路。筆者期盼,這種一舉多贏的好事,有關部門能夠儘快“促成”。
產品圖片
圖 1
圖 2
免責聲明: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由發布企業負責。「自助貿易」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証責任。
舉報投訴:如發現違法和不良資訊,請
點此處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