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號: | - |
---|---|
品牌: | 易明達 |
原產地: | 中國 |
類別: | 農業、食品 / 加工食品 / 粗加工水產品 |
標籤︰ | 干制水產品 , 干海參 , 海參營養價值 |
單價: |
¥238
/ 件
|
最少訂量: | 1 件 |
最後上線︰2015/07/27 |
海參的生長之謎
海參深居海底,不會游泳,只第一章
記古老而神奇的海參
海參,又名海鼠、沙參、海黃瓜等。在分類上屬於刺皮動物們,海參綱。全世界約有1100多種,我國約有140多種,絕大數海參無食用價值。據統計,全世界有40種可食用海參。我國可食用海參有20種。其中以黃海、渤海的刺參和南沙、西沙群島的梅花參最名貴。因此,有“南梅北刺”之說。
海參在6億多年前的前寒武紀就已經存在。直至三國時期,纔有正式的文獻記載。吳國營的《臨海水異物志》載;“土肉如小儿臂大,長五寸,中有腹,無口目,有三十足,炙食。”其中“土肉”就是指海參。明朝萬曆年間謝肇制著的《五雜俎》就有關於海參的記載:“海參在遼東海濱有之,其性溫補,足敵人蔘,故曰海參。”到了清代,名門貴族把海參已作為高級宴席的美味佳餚了。
刺參體成筒狀,呈黃瓜形,長20-40釐米,寬3-6釐米,橫斷面略呈四角形,體腹面平坦如腳掌。腹面朝地,管足沿腹面三帶區排列成不規則的三縱帶。背面略隆起,具大型圓錐狀肉刺,排列成4-6個不規則縱行,口在前端偏于腹面,觸手20個,具分枝,圍生于口周,具觸手壇囊。肛門在后端,偏于背面。觸手基部、口的背面有一乳突,生殖孔即位於此。
刺參科主要經濟種類有綠刺參、花刺參、梅花參和刺參而目前價值最高的是黃海、渤海的刺參和南海的梅花參。特別是刺參,其經濟價值可稱之為“參中之冠”。
刺參屬溫帶種,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沿岸淺海。地理分布的北限是俄羅斯的庫頁島,美國的阿拉斯加沿岸;南限是日本的鹿儿島,朝鮮半島。我國遼寧、山東、河北等省淺海沿岸均有分布,其南限達江蘇連雲港外的平山島週圍海域。垂直分布從潮間帶至水深20-30米的淺海海域。海參生活在波流靜穩、無淡水流入、海藻茂盛的岩礁底,或大葉藻叢生的較硬的泥沙底。它的食料為小的動植物,如有孔虫、腹足類及撓足類、硅藻類等。對生活海域環境要求很高,若有污染,難以生存,且生長速度較慢,長大成年約需三年左右時間。山東青島、蓬萊、長島、榮城、龍口桑島沿海自然海區生長的刺參質量最好,其特點:肉質厚、營養成分豐富、口感好,是目前公認的最佳滋補給品。
是用管足和肌肉的伸縮在海底蠕動爬行,且爬行速度相當慢,一小時走不了三米。它生來沒有眼睛,更沒有殺敵的武器和本領。那麼,它們的家族是如何在弱肉強食的海洋世界里繁衍至今而不滅絕呢?
夏季休眠我們知道,陸地上的一些動物[如蛇]常有冬眠的習性,而海參卻選擇在食物豐盛的夏季休眠。當水溫達到20℃時,刺參就會轉移到深海的岩礁暗處,潛藏于石底,背面朝下,不吃不動,整個身子萎縮變硬,硬入石頭。一般動物不會吃掉它。它一睡就是一個夏季,等到秋后才甦醒過來恢復活動。
預測天氣 風起浪涌會把附着不力的海參捲入危險境地。但海參能預測天氣,當風暴來臨時,它會提前躲到石縫里。漁民利用這種現象來預測海上風暴的情況。
變色朮 海參能隨着居處環境而變化體色。生活在岩礁附近的海參,為棕色或淡蘭色;而居住在海帶、海草中的海參則為綠色。海參的這種體色變化,可以有效地躲過天敵的傷害。
排臟逃生述當兇惡的大鯊魚偷襲過來時,警覺的海參會迅速地把自己體內五臟六腑一股腦噴射出來,讓對方吃掉,而自身借助排臟的反衝力,逃得無影無蹤。這叫“排臟功能”。當然沒有內臟的海參不會死掉,大約經過50天左右,又會生長一幅新內臟。
分身朮 將海參切為數段,投放海里,經過3-8個月,每段又會生成一個完整的海參。有的海參還有自切本領,當條件適宜時,能將自身切為數段,以後每段又會長成一個海參。對於海參的這種再生修復功能,一直是醫學、生物工程學家予以深入探討的課程。
排異功能 有人做過實驗:用針線或細鐵絲穿透海參肉體,打上死結,用不了半月,海參就會將異物魔朮般的排出體外,而海參肉體不留任何痕跡。
鐵球之謎 幾年前人們發現海參皮下貯存一個、小的純鐵球。直徑只有0.002毫米。至今也無法解釋這個小鐵球是怎樣形成和對海參的作用。據猜測這個小鐵球可能是作為食物困難時的貯備,以備可以用其體內的純鐵球與貧血食物進行組合。海參的生長之謎與海參的神奇功效有直接關係。